出品:www.048.com人
作者:小Amy
智商是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,
情商是社会人的生存能力,
财商则是经济人在经济社会中的生存能力。
财商决定财富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,金融大鳄索罗斯,华尔街的巨子摩根……高财商的他们掌握着赚钱的哲学,以及理财的正确打开方式。
无论是富甲一方的犹太商人,还是优秀的企业家,抑或是身边出色的理财达人……高手的故事里,优秀的经历大抵相似。
成功与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“十字路口”上的某个决定。然而往往生命中很多重要的事情,我们却没有学习就直接上岗:如何去爱别人?如何为人子女?如何为人父母?还有,如何赚钱、花钱和攒钱?
世人穷尽一生都在探索一个算法:如何让收入无限大于支出?
关于收入,相信很多人会达成一致:我拼命工作,想尽各种办法去挣钱,达到梦想中的财富高度。“用双手创造财富”的道理都懂,捉襟见肘的依然很多。
需要知道的是,有极致向上发展的预期,自然也免不了骤然向下的不可抗力:比如面临失业,或是遭遇变故,单纯依靠劳动获取的财富,犹如灭顶之灾,毫无还手之力。
如罗伯特·清崎曾在《富爸爸》所说:
“财富不是你有多少钱,而是当你停止工作的时候,你还能活多久。从长远来看,重要的不是你挣了多少钱,而是你能留下多少钱,以及能够留多久。”
收入分主动与被动。
主动收入,这也是目前很多人正在做的:努力工作,为企业、社会带来财富的同时,给自己带来收入。主动收入一定要有,这是一个普通人必须要具备的社会生存能力。
被动收入,用时下流行的说法就是“睡后收入”,简单来说,你躺着不动,也会有钱进账。被动收入,依靠现有资产获得收入,理财便是一个主流方式。
财富思维,即掌钱能力。
有一位月薪不到7K的朋友,在一线城市工作的第六年,就在二线城市自力更生掏首付,买了一套二居室,然后租了出去。当我们还在啃着老,凑首付的时候,她已经过上了“包租婆”的日子。
回想当年,那个一落空就想着法儿赚钱,怂恿大家众筹买纸黄金,然后盯着时差交易的“小财迷”,成了理财能手。
“如果把工资作为经济收入的唯一来源,哪怕月薪两万,也很难实现财务自由,钱生钱才是硬道理。”据说,这是这位姑娘的生财之道。
如今,谈及各大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,余额宝之列的互联网金融产品,股市,地产,甚至是宏观经济,她心里都有一本清晰的小本本。
财商不是天赋,需要后天不断学习加持。
很多人谈理财色变,说投资惶恐。这其实很容易理解,因为人们往往会对自己未知的领域存在无数种恶性假设,人之常情。
举个陪老人第一次买椰青的例子:
我们家老人本是买蔬菜水果一把好手,在第一次买椰青的时候,莫名慌乱。能让挑选经验丰富的老人慌的,绝不是两个椰青本身,而是老人对椰青的未知。
她从来没有买过椰青,更不知道如何去挑选椰青,重的好,还是表面光滑的好?她一无所知。
后来我用手机搜索如何挑选椰青,老人便跟着网上的贴士开始挑。这时,老人的自信又回来了。
从疑虑到了然于胸的距离,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。其实,任何事物都一样,不认识它,自然会有惶恐和质疑。那么如何认识它呢?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。
凡有所学,必有所得。
学习金融知识,了解当前股票的行情,哪个领域会更值得投入;
学习基金的概念,如何去权衡安全、收益、流动三者间的关系;
了解股权投资,弄懂哪些产业、哪些行业是可期的……
学习的途径有很多:
参加金融知识沙龙;
与专业的分析师交流行情;
观看财经频道的新闻资讯;
哪怕是关注一些宏观经济动向的微信公众号……
投资未动,“粮草”先行。这里的“粮草”,说的就是金融知识储备。财商不是天赋,需要不断学习培养,这也是打破来自未知领域疑虑的唯一方式。
不可否认,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很难一夜暴富。
因此,依靠自己的努力,努力提升“财商”,进而实现财务自由,才是每个普通人都必须要走的路。